八十年前的今天,1939年5月5日,在马来亚(今马来西亚)雪蘭莪州巴生港,各界侨领代表,"南洋惠侨救乡会"的侨领们以及家长、好友,热烈欢送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队"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的消息传到南洋各地,广大华侨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旅居南洋的吉隆坡惠州华侨会馆,在吉隆坡成立了"南洋惠侨救乡会",推举爱国侨领黄伯才为主席,戴子良、孙荣光为副主席,官文森、黄适安(何友逖)、肖滿、邱滿、甘善斋、廖沛如、郑为信、钟醇生等为委员。
"南洋惠侨救乡会"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向群众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滔天罪行,分析当亡国奴的悲惨境遇,号召大家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他们的宣传激起了广大华侨的爱国热情,纷纷开展了抵制日货、募捐支援祖国抗战等抗曰救亡活动。不少爱国华侨青年纷纷要求回国参加抗战。
吉隆坡爱国侨领官文森先生独资筹建一个回国服务队。官文森先生是广东惠阳人,是老同盟会员,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抗战爆发后积极支援祖国抗战,积极领导华侨开展救亡活动。他组织的这个回国服务队命名为"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队"(简称"文森队"),任务是回国到东江进行为期半年的抗日救亡宣传和慰问工作。
在华侨抗日救亡活动的影响下,滿怀爱国热情的七位女青年经家长同意,先后到吉隆坡惠州会馆报名参加"文森队"。她们是:欧巾雄17岁,加影中学学生;李逢娣(李兆华)16岁,培德女子学校五年级学生,后因家贫失学;祝少珍18岁,高小毕业后当煤炭工人;贺玉兰24岁,家庭妇女,丈夫是汽车司机已参加陈嘉庚组织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抢运抗日物资;叶清秀20岁,高小毕业;古秀英18岁,正在英文学校读书,是个独生女;王春红(现名王超)22岁,小学教员,被指定为"文森队"队长。
"文森队"成立后,便开始做回国的准备工作。为了筹集慰问品和药品回国慰问抗日将士和同胞们,她们在"救乡会"黄适安、钟醇生等先生带领下,在吉隆坡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向华侨募捐。她们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介绍"救乡会"组织回国服务队的情况,得到华侨们的积极支持。华侨们捐钱捐物,光药品就有七大箱。
1939年4月底,募捐工作结束,官文森先生给"文森队″做了一面队旗,每人两套制服,并设宴为队员们送行。5月4日,"南洋惠侨救乡会"为七位女战士召开欢送大会。"救乡会"总务主任叶经纶主席致词。会上全体队员发表了"文森队"告别侨胞书,"文森队"慰问兵民书及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文森队"向马来亚各侨团和热心家致谢,会后队长王春红(王超)女士向访问记者谈謂:均以回国服务之願望,妇女乃属国家社会之一员,在抗战期间,必须坚决起来奋斗,此番返回,将至东江前线服务,慰问伤兵、受难同胞,以期为国家民族服务,直至驱逐敌人出我国境。5月5日,"文森队"一行七人带着官文森先生独资的和募捐到的钱、物、药品,告别前来欢送的各界侨领代表,告别了官文森先生,告别了"救乡会"的侨领以及家长、好友,高唱《告别南洋》,在巴生港坐轮船回国。
在海上航行六天六夜,终于抵达九龙。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驻港办事处领导林务农、柯平等同志在码头迎接她们。她们在办事处住了一个星期,东江抗日游击队新编大队的女游击队员古素文同志到了。在办事处负责同志的带领下,由古素文同志带路,"文森队"队员们高举红旗,带着慰问物品,从九龙尖沙咀坐火车到大埔墟,换乘小轮船到沙魚涌,再步行三十华里到达坪山新编大队部。大队的领导和同志们热烈欢迎"文森队"的七位队员。第二天晚上开了一个热烈的联欢晚会。曾生大队长和其他领导在讲话中,对海外华侨支援抗战表示衷心感谢。七位女队员在新编大队参观学习了几天,看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队伍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受到很大教育和鼓舞。
几天后,七位女队员们和新编大队的同志们握手话别,出发去惠州的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团部。途经淡水时,为了团结抗日,她们慰问了一支以罗坤为首的国民党部队。到达惠州后,总团领导叶锋同志等迎接了"文森队″队员们。首先,叶锋团长带领七位女队员拜会了池中宽专员、第四战区游击指挥所香翰屏主任、第四游击挺进纵队骆凤祥司令等民党官员,向他们赠送了一些药品,并到医院慰问伤病员。然后,团领导安排七位女队员进行学习,给她们讲述抗战形势,讲解共产党制订的抗曰政策和战略战术,教她们如何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使她们懂得了很多抗曰的道理。接着,团部安排"文森队"和惠阳工作队一起,由钟仕开同志带领,深入到新墟、镇龙、青溪等农村,慰问受灾同胞。她们把南洋带回来的药品送给农民治病,帮助农民干农活做家务,还办了民众夜校,教农民读书识字、唱抗日救亡歌曲,向农民宣传团结抗日的道理。有的农民青年在她们的教育下,提高认识,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文森队"队员们开展工作一个多月后,国民党顽固派池中宽、香翰屏之流派人到"文森队"的驻地,抄走了队员们学习的进步书刊。不久,在1939年7月初,又强迫队员们到博罗县参加国民党办的训练班。在训练班里,国民党政工人员给她们上课,企图灌输国民党的那套反动理论,公开要她们填表参加国民党。"文森队"队员们在共产党员钟育民、钟仕开等同志领导下,立场坚定,明辨是非,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斗争,拒绝参加国民党。训练班结束后,池中宽、香翰屏又派人到"文森队",要队员们去当他们的政工队。"文森队"的队员们不同意,国民党顽固派就驱逐她们出境,限"文森队"7月底离开惠州。在这种情况下,"文森队"队长王春红(王超)和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团部领导商量,征得全体队员们的同意,由叶锋团长批准并写介绍信,于8月3日到坪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一一新编大队。
到了新编大队后,组织分配"文森队"全体队员到大队部政工队工作。她们经常深入农村向群众宣传,组织群众,开展抗曰救亡活动。
1940年3月9日,国民党当局纠集三千余顽军围攻新编大队。新编大队由曾生、梁广、粱鸿钧、李伯祟(李振亚)、邬强等同志率领,在夜色掩护下穿过敌人的包围圈,经石井、田头山向东突围转移。转移前,因"文森队"回国时间巳超过半年,贺玉兰、叶清秀、古秀英三人回马来亚去了。王春红和欧巾雄、李兆华、祝少珍仍留在新编大队。王春红、欧巾雄、李兆华三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跟随部队突围后,东移到海丰县。
1940年4月中旬,"南洋惠侨救乡会"派官文森、梁英、钟醇生三人为代表回国营救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博罗队的同志,路过九龙,叶锋团长便带王春红和李兆华去会见官文森先生,向他汇报"文森队"回国后的工作情况,并表示她们留下来的四个人决心打败日寇才回家,请他转告她们的父母。官文森先生听后表示支持,并鼓励她们好好工作。
1940年5月,王春红调海南岛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工作,欧巾雄、李兆华、祝少珍继续在新编大队工作。她们共同参加了祖国的抗曰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并作出了她们自己的贡献。
作者:李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