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片《山乡情》是根据四川阆中市玉台镇夹曲沟村任柳萌连续7年获得玉台镇党委产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阆中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获得阆中市“三八”红旗手、阆中市社会扶贫济困先进个人、南充市妇联联合会“南充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荣誉称号任柳明真实事迹改编 
为您推荐
2023-06-03
“95”后开发推广赌博APP   非法获利38万、南充市顺庆警方集中收网打掉多个网络犯罪团伙西部文化建设网(南充)消息,近日,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经过缜密侦查,打掉多个在全国范围内为赌博App提供技术支持和利用非法APP开设赌场的网络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5人,查扣作案手机83部以及价值120余万元的涉案现金和财物,成功斩断一条为赌博类APP签名并进行流量推广,进而实施网络赌博诈骗的黑...
2023-06-02
本网讯  5月30日,由农工党成都市委会和龙泉驿区委统战部、龙泉街道党工委、龙泉街道办事处共同主办的“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暨“迎大运 动起来”应急救护培训,在龙泉街道保平社区举行。农工党成都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胡伟峰出席并讲话。       活动由中国农工民主党成都市龙泉驿区总支委员会联合成都市红十字会、龙泉街道保平社区、成都文通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龙都医院共同承办...
2023-05-30
山丹县领导考察全国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及产业创新总部基地,共商山丹乡村振兴发展2023年5月27日下午,甘肃省山丹县领导在京考察全国乡村振兴成果展示及产业创新总部基地(以下简称总部基地),并在筹备处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会议旨在进一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推动甘肃省山丹县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莅会领导与嘉宾有:山丹县委副书记...
2023-05-30
 5月29日,爱国实业饴二宝网红培训暨爱国主义学生社会活动教育延川基地在县文化馆五楼挂牌,陕西省爱国主义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许衙评和延川县妇女联合会主席冯晓莲揭牌,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呼世诚、县非遗保护中心马向军等出席活动,网红饴二宝主持活动。  活动在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中开始,延川华彩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小燕在致辞中说,欢迎各位领导嘉宾来我们这里参观...
2023-05-30
5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举办的2023建筑装饰BIM大会暨第二届建筑装饰数字化转型和工业化发展高峰论坛在古城西安隆重举办,陕西建工装饰集团组团观摩并领取建筑装饰BIM大赛预决算组一等奖。
2023-05-26
爱国实业汉文化和网红培训暨汉城大集爱情湖畔“三个基地”的落成庆典在西安举行       华灯初上,彩灯闪烁,乐声震耳;汉城湖边,爱国之夜,凝聚力量。浪漫520情定汉城湖/我爱你,中国!5月20日晚,爱国实业饴二宝汉文化和网红培训暨汉城大集爱情湖畔“3个基地”落户庆典活动在西安汉城湖文化美食街汉城大集啤酒音乐广场隆重举行。网红饴二宝主持活动,抖音平台同步直播。现场近千名市民、全网3万余粉丝参与...
2023-05-17
黑龙江“吉源香1号“稻种再获国家金奖近日,第四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在杭州市举办,黑龙江庄稼人种业有限公司选送的“吉源香1号”荣获全国金奖。       笔者连线“吉源香1号”金奖稻种的培育人黑龙江庄稼人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才。       苏才说:“2020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2022年荣获黑龙江大米节稻米品评品鉴金奖。刚刚又第三次获得国家金奖,足...
2023-05-13
四川阆中市千佛镇接访推动农村工作和谐稳定西部文化建设网(摄影记者杨光)千佛讯,5月11日,是阆中市千佛镇逢场天,一大早,阆中市千佛镇纪委工作人员就在镇政府大门口,搭建好简易的接访平台,等待前来诉访的群众。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阆中市千佛镇党委、纪委高度重视人民的信访诉求,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作为社会治理的一件大事来抓。当前,正是农村大春生产黄金阶段,部分社会矛盾凸显,为有效预防和...
2023-05-09
四川阆中市税务局围绕“五张名片”夯税基固根本围绕“以数治税”这个名片,集聚税费共治合力。落实《四川省税费征管保障办法》和《南充市税费征管保障实施方案》,结合《阆中市税费共治保障工作考核办法》,在阆中税费共治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三方数据分析应用,将“智慧税务”进一步融入“智慧政务”。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聚焦高风险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建立“税务+三方”的大数据服务应用体系,在合力共治中强化税...
2023-05-09
凝聚青春力量 ——水观镇举办“五四青年杯”篮球友谊赛西部文化建设网(水观)讯,为隆重庆祝全国第74个“五四青年节”,弘扬“五四精神”,彰显青年风采,促进全镇机关单位人员交流、丰富业余活动、增进内部感情,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5月4日上午,水观镇团委、水观镇小学联合举办了“五四青年杯”主题篮球友谊赛,水观镇党委书记、镇长现场观赛指导。随着裁判一声哨响,由水观镇政府队对水观镇小队的友谊赛正式打...

薄氏珍宝馆馆长薄维:出身四代收藏世家到快乐收藏传播鉴赏文化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03-04 16:50作者:珠穆朗玛网来源:珠穆朗玛网

古董、民国、天津、潘家园、家族、传世国宝,他的身上有太多标签,每个背后都是说不完的故事。

  “家族四代做文玩收藏,曾祖父跟东北少帅张学良是深交,给爱新觉罗溥仪送过礼,家族在老天津赫赫有名,中学时带着课本跟着父亲到潘家园,一做就是三十年,如今藏品估值上亿,九件珍贵藏品入选民间收藏名录······"

  有人说收藏是为了摆阔,有人说收藏是为了投资增值,而他说,收藏只是保管,只为传承。

  他叫薄维,老天津人,有名的收藏家,藏品涉及青铜器、瓷器、红木家具、佛教用品等,自称文玩杂家,藏品上千件,最大的梦想就是开办自己的博物馆。

  从民国到建国,家族的故事,薄维从小听到大,每个片段每个细节,随着年龄见识增长愈加清晰,用馆长自己的话说“没亏了小时候那一碗碗麦乳精。”

  关于家族的故事多来源于爷爷,爷爷是老中医,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记忆片段里,最多的就是半黄昏放学时,爷爷来接他放学,爷孙俩拐进小酒馆,爷爷要二两散酒,一碟花生,顺道给小薄维来碗甜甜的麦乳精,悠闲咂摸着讲起祖辈的故事。

  薄维祖上是天津的望族,在大清几代当官的那种,曾祖父薄凤鸣是民国时天津卫的名人,与民国四公子袁克文、袁克定、张伯驹、溥侗,以及东北少帅张学良皆有深交。

  溥仪未进东北时,薄家曾祖常到天津张园做客,觐见清代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作为晚晴遗老遗少,当时的观念里,虽然军阀混战,但还是要报效国家,效忠皇上,免不了要进献宝贝,以表忠心。

  爷爷崇拜自己的父亲,那时候的薄爷,在圈里赫赫有名,薄凤鸣擅长收藏,家道殷实,家中有上万件历朝历代珍品,那种身处其中的文化熏陶是现代人难以拥有的际遇。

  大清、民国,风云变幻,世事传奇,于大多数人只是历史,只是传言,于薄维爷爷这一辈人来说,那是父亲的生活,是家族的历史,是散酒闲天里避不开的谈资。

  “幼时听不懂那些传奇,每天盼着去小酒馆,为了那碗甜丝丝的麦乳精。

  长大了,入行了,才深感荣幸。

  因为爷爷,因为家族,才让我骨子里浸透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

  说这话时,已过不惑之年的薄维咂摸着杯中酒,向周围人讲起了他的传奇。

  收藏三十年

  对于古物来说,一代代传承者都像是守护者,用一生去守护一个个传奇。

  薄维直言,别信小说里盗墓挖宝的段子,古物该有的尊重不应该用那样的方式得来。巧的是,薄维最早的收藏还就是挖来的。

  薄维是70后,那会儿小孩儿流行玩弹珠、推铁环,薄维不同,小孩儿的游戏他都不爱,更多的时候,就看着一小孩儿拿着小铲子缩在院子里,东敲敲,西凿凿,还真给他挖到过宝贝!

  幼年的寻宝游戏,让薄维兴奋至极,而让小孙子兴奋的游戏背后,是爷爷的一片良苦用心。

  那个年月,破四旧风声越来越紧,爷爷当机立断,在自家老宅各处挖下深坑,将一件件珍贵藏品用油布包好,深埋地下。

  不久,家里便来了不速之客,将老宅里看得见的各种物件装了九大卡车,全部运走!

  那座祖上老宅子在文革时被封存,一家人被迫搬进了一个破旧的大杂院,薄维就是在大杂院出生的。

  文革后老宅被归还,痴迷古玩的薄维父亲将宝物一一挖掘,这些珍宝才算躲过风雨重建天日。

  一坛子银元,一块儿金佛,还挖到过鼻烟壶······薄维的童年,有爷爷的散酒,有香甜的麦乳精,有家族的故事,还有挖出来的比爷爷还老的宝贝。

  一件件有故事的物件儿如今仍存放在薄氏珍宝馆,记录着薄馆长收藏的初心。

  1989年,大多数人并没有古玩的概念,很多老物件可以说是白菜价被变卖。

  薄维当时还在上学,跟着父亲从天津到北京潘家园,以父亲的眼力来买卖物件,贴补家用,也因此,见证了潘家园三十年的大变迁。

  对于年轻的薄维来说,收藏虽是当时的副业,却已成为生活的重心,每到周五晚上,薄维要坐一晚上的破落班车,忍着严寒酷暑,蚊虫叮咬,晃晃荡荡一晚上,从天津到北京潘家园。

  潘家园市场每周六日早晨五点半开门,开门的人每次都能看到这个天津小伙子推着辆三轮车等在门口,回回准点到达。

  薄维家学渊源,人又勤劳,天津人特有的豪爽深得市场上众人的喜欢,也给了薄维不少人生机缘。

  那时的潘家园还没有规范的市场,因着惯性自发形成了松散交易场所,人们在这儿交易,基本都是拿在手里,或者摆个地摊完事儿,潘家园的名气逐渐被众人所知,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摊主和买家,还有不少国外收藏家。

  1997年的一天,薄维照例出摊摆货,里面的治安队长招呼他“那个天津小伙子,你过来,待会儿有领导来,你陪领导一起逛逛。”

  热情的薄维接了这活儿,等人来了才知道,嚯!竟然是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夫人希拉里!

  原来是国外夫人团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参观,因着这个机缘,薄维有幸陪同夫人团逛了潘家园。

  90年代的潘家园能淘到不少好东西,大部分人没有这方面的积累,如薄维这等有家学渊源的人有不少“捡漏”的机会,也得了不少好东西,当然,也做了不少外人看来亏本生意。

  拿自己二十万的车换了别人手里五万块的长着白毛的大石头,收藏了十多把别人看来没啥作用的小提琴原盒……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收藏本质是也是一种投资,评判的砝码便是多年的知识积累,甚至有时只是直觉。

  到今年,整整三十年了,从潘家园的天津小伙儿,到如今地道北京通,馆长用三十年攒了几千件宝贝,大大小小的物件摆满了整整一层,每一件都是故事,每一个都是三十年人生历程里的精彩传奇。

  薄氏珍宝馆

  古玩的江湖很大,也很小。

  2000年,到北京的第十一个年头,薄维在潘家园开了第一家古玩店,接待的第一个顾客便是如今已成为文化届名人的马未都,可以说新时代收藏界,正是从薄维这一波人带起来的。

  也许是家族的传承,也许是自小的执念,对于收藏,馆长始终带着虔诚,回首过往三十年,馆长直言没认真度过一个周末,没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连自己结婚都是酒席结束,第二天逢着周六又一大早去了潘家园。

  这世间,名气、声望、财富可以起伏,但时间不会骗人。

  三十年的潜心坚持,造就了一位隐居潘家园坚守行业规则的收藏大家。

  如今,也许很多人不认识馆长,但那间藏在居民楼底下一层的珍宝馆,每一件宝物都让人惊叹。

  古老的珍宝便有追溯珍到上亿年的透明琥珀,西周时期的青铜盘,西汉时期最小迷你型钱币,直径仅为3毫米、战国时期秦国的瓜棱青铜权、唐朝汉白玉佛像石碑、宋代青花瓷器、元朝青花人物兽耳瓶、清乾隆时期的招财珊瑚树、清晚期义和拳兵器、民国期间齐白石字画、民国期间国宝级红豆杉家具、近代紫砂壶。

  薄氏珍宝馆收藏种类名目繁多,西周时期的鼎、爵杯、尊、罍、簋、盘等青铜器30余件,隋唐历代佛像50余尊,明清民国近现代字画100余张,海南黄花梨家具20多件,意大利古董小提琴15把,明清杂项300余件。

  不少藏品都是世上稀少的珍宝,若论目前已有的拍卖市价估计,能够拍卖过亿的藏品不下5件,随便拿出一件藏品估价不菲。

  2014年,薄氏珍宝馆的镇馆之宝清代珐琅瓷紫檀招财红珊瑚树便入选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纪念邮票,于2017年在上万件民间藏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民间极具代表性100件文物之一,入选《中国民间文物档案》。

  让馆长骄傲的是,在100件民间文物中,薄氏珍宝馆有9件藏品入选,是民间个人收藏中入选最多的。

  只是文物保管者

  所谓文物,最动人的便是故事,铸造的工艺、打造的过程,经手的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甚至传承本身都有说不尽的故事。

  薄维有一枚加措活佛的印章,承自父亲,是薄维多年来坚持戴在身上的宝贝,起源是童年时破旧四合院里的一位老爷爷。

  一家人挤在破旧四合院的年月里,同住在那座破旧四合院的有一对老夫妻,老爷爷当时八十多岁了,老伴因为一些打击疯了,每日里吵闹打骂,搞得周围邻居都不愿理会,老人家自己腿脚也不好,年纪又大,生活可谓饥寒交迫。

  薄维的父亲会点中医,也热心肠,给老人家买煤球、倒垃圾、买菜、遇到生病时,就免费看病送药,艰苦年月里,谁也没能力救谁脱离苦海,能帮点是点吧。

  那年,老人深感自己不久人世,临别时拉着薄维的父亲,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原来张爷爷年轻时是孙文先生的厨子,专给总统先生做饭,得先生赏识,两人最后分别时,孙文先生给了张爷爷一枚加措活佛的印章和几件珍贵的藏品。

  这是老人家一生中最宝贝的东西,一辈子浮浮沉沉,多难熬的年月都小心翼翼的存着,从不给外人看,生怕有人惦记,给弄丢了,年近九十的老人提到过往,还是满脸激动,直念叨,那是孙文先生用过的东西······

  最终,老人家颤巍巍的将一众宝物交给了薄维的父亲,“俺要回老家了,过去没你帮衬,俺也活不了这么久,这几个物件留给你作个念想······”

  长大后的薄维听父亲讲起过往,仍觉凄凉难过,郑重接过了父亲传下来的宝物,也在一次次类似的场景中深刻懂得了传承背后的含义。

  多少人鼎盛一时,到头来世事无常、子孙没落,一辈子舍不得,到老终是不忍宝物流落糟蹋,甘愿转交给懂行的人保管。

  因为一片赤子之心,薄维得了不少郑重的托付,每一份宝物已不是单纯的价格衡量,更是一份信任一份托付。

  “我这一辈子都给这些物件儿了,年纪越大越明白,所谓收藏家不代表拥有,毕竟谁也没老物件儿的年岁长,我们啊,都只是这些宝物某个时期的保管者,确保她的完好,也丰富并传承她的故事。”

  买卖物件儿只是门生意,已近知天命的年纪,薄维对人生的下半场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用自己的毕生所知所学,把民间分散的收藏力量聚集并调动起来,抢救更多宝物,传播更多古文化认知,让后代子孙能有机会学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不枉三十载坚守,才不辜负家族四代传承!

  2019年,薄馆长将自己开的四个店和一个会所关闭,此时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最后下定决定走向了古玩教育,通过文化传播,从而让小众化的收藏圈子走向了大众视野。

  薄维老师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通过短视频自媒体平台来传播收藏文化。历时两年的努力,薄维老师在短视频领域进行深耕发展,一系列精品短视频内容的传播,目前已经在几个平台上积累了上百万粉丝。这也让薄维老师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他准备将收藏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凭借自身30年的收藏经验,以及对古代艺术的审美认知能力,薄维老师有能力通过收藏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薄维老师致力于快乐收藏文化的推广,通过家族四代人的收藏眼界,三十年的经验分享,来帮助收藏爱好者及收藏机构避免收藏中的坑,让收藏变得不再那么神秘,而是成为人人都可以玩转收藏。三十年的实战经验,帮助更多的人在艺术品收藏道路上少走弯路。

  薄维老师在即将50岁之际,经出版社约稿,薄维口述创奇故事,邀请作家撰稿,规划出版一本有关收藏的文学图书,图书名字暂定为《闻物知命》。图书讲述薄维老师家族历经四代收藏的古玩人传奇历史,包括薄维老师30年的成长经历,见证中国古玩市场从无到有,艺术品由单纯到鱼龙混杂,由捡漏到无漏可捡的风云变迁。以故事的手法展现收藏者的艰辛历程,揭示文物最终的宿命,以便更好的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