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招募演绎人员:联系13438774266 
为您推荐
这是一幅歌颂一带一路十周年的巨作 ,早在三年前,由画家桑一田先生为"歌颂一带一路十周年"而构思创作的。桑一田先生经过长期的资料研究阅读分析,起草了大量的草图,数易其稿,历时三年多终于完成了15米长,,1.5米高的巨幅长卷.此画爲歌颂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互联互通爲主线,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合作领域,为世界经济增长挖掘新动力,为全球发展事业开发...
陇县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百名书家咏陇州”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西部文化建设网(杨光)宝鸡陇县报道,笔者从陇县人民政府获悉,国庆前夕,陇县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百名书家咏陇州”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省文联副主席蔺雨、宝鸡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玉虹、县长李维芳等县领导出席活动。李维芳在致辞中说,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和魂。作为连续保持24年之...
2024年9月27日下午,北京四川企业商会在北京天府蜀风酒店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一次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标志着商会发展迈入了新征程。四川省驻京机构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严广、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社团一处田鹤鸣、李娇娜、北京市异地商会第六联合党委书记刘东海、专职副书记兼纪检委员姜瑜、党委委员孙哲、办公室主任何晓玲、川商总会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会长何太远等出席会议。四川省工商联(省总商会)为会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毛体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鹏飞将于2024年9月28日在无锡博物院举办“大国雄民,温文而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周鹏飞书画艺术展”开幕式。此次展览意义非凡,将通过展示周鹏飞老艺术家精心创作的 “毛体” 书法作品,引领观众走进他的艺术世界,领略其匠心独运的创作魅力和历经岁月沉淀的深厚艺术底蕴。‍在这里,观众们将亲身感受到传...
  9月24日上午,由中国军旅书画家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八一将星青海书画院承办的庆祝建国75周年公益书画展暨西北建设杂志社青海工作站挂牌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市和园举行。青海省政协原副主席鲍义志、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许衙评、省市相关部门领导,书画家,企业家和各界人士230余人参加活动。邵玉国致辞  活动在全体起立齐声高唱《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中国八一将星书画院青海分院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邵玉国在致辞...
  9月24日上午,由中国军旅书画家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八一将星青海书画院承办的庆祝建国75周年公益书画展暨西北建设杂志社青海工作站挂牌仪式在青海省西宁市和园举行。青海省政协原副主席鲍义志、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许衙评、省市相关部门领导,书画家,企业家和各界人士230余人参加活动。中国八一将星书画院青海书画院秘书长邵玉国致辞  活动在全体起立齐声高唱《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中国八一将星书画院青海...
山东滨州惠民是中国曲艺之乡,孙子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近年来,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全力推动曲艺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打造胡集书会、传统工艺大会(惠民泥塑)和孙子文化论坛“两会一论坛”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构筑了1个县区拥有3个“国字号”品牌的文化高地。9月21日,由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滨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滨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滨...
原标题:老警长蔡俊章博士的艺术人生——第五届翰林书画艺术全球杰出贡献奖风采录  在朴实与善良里成长在正义与忠勇间奋斗天网恢恢将贪婪残暴 一 一 捕 获 面对纷争与浮躁淡然一笑丹青墨色打开温情 的 宝盒生命之花在锈蚀的枷锁里绽放 旧藏的宣纸陪伴奇思的妙笔描绘梦中多彩的田园 山青青 水绿绿古轩翠竹 神仙佳境比童年无忧比天国实在 画卷铺展让失足的浪子回头让彷徨的旅人驻足让古早的时光回流让千年的骄傲...
2024年9月13日下午,由陕西省企业引资发展促进会主办的“迎中秋、聚乡情、谋招商、话发展”2024企业数字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联谊会暨中秋文艺晚会在西安止园饭店贵宾楼3层会议室举行。省市有关部门和协会领导嘉宾及企业家240余名人士参加了盛会。         大会在庄严的奏唱《国歌》声中开始。2024企业数字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联谊会执行秘书长徐源就本次活动筹办宗旨和组织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对参...
衡阳市客家商会党支部书记、副会长李怀义在中秋联谊会上讲话(2024年9月12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乡贤,亲爱的会员们:大家上午好!在这个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一堂,共庆中秋佳节。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衡阳市客家商会支部向各位领导,各位乡贤和各位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我们衡阳市客家商会在谢毅强会长和第八届理事会、监事会的带领下,每年都有新发展。...

跨越媒介还原历史 传播中国好声音——读《晏阳初》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11-27 16:22作者:唐小林  陈俊洁来源:西部文化建设网

跨越媒介还原历史 传播中国好声音——读《晏阳初》


唐小林   陈俊洁



       洋洋洒洒40余万字的《晏阳初》,带读者重温了“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波澜壮阔的一生。与大多数人物传记“类小说”的风格不同,作者苗勇的写作好像是站在“编剧”的立场,使文本显示出影视化的特点。读罢,就仿佛看完一部长篇历史正剧。这样一种介乎小说与剧本之间的叙述方式具有独特的品格,既带来陌生感的美学效果,又在读者接受方面产生重要作用,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典范。


      苗勇在后记中说:“书店里关于晏阳初的书籍,大多注重史料的收集、乡村运动的功绩,而忽略了对他本人的刻画。”出于这样的考虑,《晏阳初》没有着重介绍平民教育运动的举措,而是以大量文学想象对角色形象进行填充,致力于以精神品质展现晏阳初的个人魅力,着力描写他的为民情怀与爱国情操,使一个平民教育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幼时晏阳初看到和自己差不多年龄却在做苦力的田二娃,心中埋下一粒同情劳工的种子。读书后他主动请愿去法国战场为华工服务,目睹同胞悲惨的遭遇心痛而愤怒,据理力争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并将此次经历整理成资料供巴黎和会中国代表使用。在城市开展平教运动时,陌生小姑娘一句“什么时候你们到乡下教我们乡下人写字呢”打动了他的心,挂念着农民同胞,他将识字教育带进乡村。通过设计这些具体的情节,苗勇赋予晏阳初鲜活丰盈的肉身,我们看到他是如此感性,爱着身边每一个具象的人,同国家的命运共悲欢,与他人的遭遇同感受。


      书中描写定县试验时,镜头不再聚焦主角,而是以不同的角度平行拍摄孙伏园置办农村读物、冯锐挑选新粮种、姚寻源改良医疗环境等画面,转而雕刻历史群像。此时,晏阳初只是剧情的串联者,每个角色才是他们各自篇章的主角。这些人物个个自愿奉献、一心为民,以合力形成一代平教人的共同性格,构成了那个年代为改善农民处境自愿放弃优越生活、融入农村贴近农民、狠抓实干的知识分子群像。


      用晏阳初与平教会同人的信念来解释乡村平教运动的发生,解释历史发展的逻辑,显示了历史正剧的特色。以精神为骨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把平教运动的历史性格化,赋予那个时代特有的气质风貌,使读者自发地产生共情。


       除了人物塑造,《晏阳初》的影视化写作还表现为大量运用跨媒介语言。这首先表现在以诗、歌入文烘托情感氛围。这里主要强调诗、歌与人物画面的搭配,好比影视剧中的背景音乐,调动读者的感官来传递相应的情感,引入巴中的诗、“背二哥”唱的山歌都是如此。当然,音画同步最精彩的一幕,应当是到达定县后同人们合唱会歌的场景,简陋的办公室里大家一同吟唱“唤醒旧邦人,大家一起做新民”,振奋人心的歌词展现出年轻知识分子立志变革的理想抱负。几十年后,国际乡村改造运动受挫,晏阳初仍然不断高唱《中华平民教育歌》以勉励自己。



微信图片_20231127085739_副本.jpg



      其次表现在远景切近景的拍摄角度。每次叙述平民教育运动开展到一个新地方或是推行一个新举措时,苗勇都会采用惯用的镜头语言,往往是先描绘一个模糊的远景,再将镜头拉近,点明清晰的人物主题。比如定县试验的开头,先写村里小孩子“看到一支骑着毛驴的长长队伍走了过来”,然后才点明这是前来工作的平教会同人。描写改革时,则常写村民们远远看见田间地头有城里先生的身影,后来才发现那正是在实地考察的晏阳初或其他角色。


      再次表现在中断剧情的介绍与总结。凡有历史人物登场,苗勇都会插入涵盖生平、职位、主要成就等信息的正式介绍,最长达到两大段。这样的篇幅显然会中断剧情的连贯,但与历史剧中新角色出场时附有人物身份字幕的定格镜头非常相似,为读者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期待读者对时代产生更大的兴趣。此外,作者多次出场对剧情发展进行抒情性的总结评论,恰如历史剧中进行补充说明的旁白,为读者厘清历史脉络起着引导作用。


      音乐、旁白的加入,画面的停顿定格,拍摄手法的选择,这些影视剧的特点融入传记的写作中,超出了人们对这一文体的既有认知,带有陌生感的美学效果。跨媒介的叙述产生动态的视点,在脑海中定格为有音乐、解说字幕、角度变换或一镜到底的动态画面。


       苗勇在专访时说,“晏阳初精神品质的回归,以及我们对他实践经验的总结、继承”是一种必然。苗勇立足于当代中国,认为平教运动的理论对当下乡村振兴有借鉴意义,晏阳初的家国情怀和务实作风值得学习。


      以精神品质刻画人物形象,以经典画面树立模范典型,最终是为了激励读者。书中很多情节无关平民教育家的身份,苗勇却精心揣摩人物台词,赋予其振奋人心的特点,使晏阳初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以此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怀。


      而就晏阳初平民教育的事业主线来说,苗勇把历史转化为正在进行时,把过去的文稿复原为人物互动的动态场景,再现演讲和采访的“现场”,以角色之口慷慨激昂地谈论平民教育工作的内容,而非照搬史料。书中反复出现的细节特写,比如晏阳初不愿乘坐汽车、出行只骑单车,平教会同人下乡后学说方言、身材变得黑瘦、与乡亲们亲切交谈等等,都旨在通过高频次的镜头复现使晏阳初等人的高大形象在读者脑海中扎根。类似摄影的写作让过往的历史鲜活,以更生动的形式成为当今红色教育与乡村工作的示例。


      相较于过去传记固有的写法,《晏阳初》的影视化写作跨越媒介还原历史场景,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更具亲切感和吸引力。直观的画面、抒情的氛围避免了落入说教的窠臼,讲好了这个中国故事。今天民族复兴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正是这一故事的精彩延续。


    (作者:唐小林,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陈俊洁,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人员。 来源:中国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