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招募演绎人员:联系13438774266 
为您推荐
南充影视为企业培育文化创新、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新动力图:演员:青丽、沈国琼   沈怡西部文化建设网(图文杨光)南充报道,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四川南充市通过影视剧带动、文化赋能、流量协同,借助影视IP,走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图:杨光摄据南充翱翔网络技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我们还要致力于探索影视剧精品化发...
据山东法制传媒网:(白进)近年来,聊城市社会组织数量持续增长,门类齐全、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截至2024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数达2539家,市级社会组织类型包括社会团体37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27家、基金会5家,行业涵盖社会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益慈善、科技环保、行业协会、商会等15个领域,发挥了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组织...
巾帼艺秀绽湘湖 丹青墨韵谱新章 何淑琴第二次书画展--湘湖巡展开幕画家何淑琴   (图文/章勇) 2025年4月13日,天朗气清阳光明媚。由笕桥美术院主办的“巾帼艺秀”何淑琴女士第二次书画展--湘湖巡展⑧,在浙江杭州萧山区湘湖美术馆拉开帷幕。江山市俪晴舞蹈团为画展开幕式助兴翩翩起舞   画展有著名节目主持人赵良先生主持,著名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何淑琴女士的导师李明先生致开幕辞,画家何淑琴女士...
在当下媒体融合浪潮奔涌的时代背景下,香港共工新闻社与韩国新华报社顺利签署合作协议,携手为传播全球化进程以及海外华文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的内涵拓展,乃至区域经济协同与文化融合发展贡献力量。缔结友好华文媒体协议书文件    文件截图签约仪式现场,共工新闻社社长兼总编辑龚建光介绍,自2015年成立以来,共工新闻社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铭记爱国传统,积极为香港文化宣传事业添砖加瓦。龚建光着重指出,此...
有些历史不能遗忘,有种精神必须传承。成渝铁路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有太多的精神需要挖掘,有太多的感动需要传承,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讲述。成渝铁路诞生73年前,作为当年铁路建设的全程参与者——已93岁耄耋之年的作家孙贻荪以总队参谋的独特视角,以散文的形式,用洋洋洒洒近20万万字向我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往事。这既是一位亲历者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一座精神丰碑的当...
      古都咸阳舞动青春 美育之星闪耀丝路         2025年4月4日至5日,由美育舞蹈联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陕西美育支教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美育中国青少年舞蹈艺术展演——美育之星国少代表队成立暨颁奖盛典”及欧洲-荷兰世界锦标赛CCBD国家队公开赛(陕西站)在咸阳维景大酒店盛大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陕西省内外30家艺术机构、300余名选手参与,年龄跨度从4...
民盟陕西省政府机关委员会工作会议现场       三月的西安,春意盎然,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2025年3月30日下午,西安宾馆长乐宫会议厅内气氛庄重而热烈,民盟陕西省政府机关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各界的精英齐聚一堂,围绕“凝心聚力谋发展·携手共创新篇章”这一主题,共商发展大计,擘画未来蓝图。 陕西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邓理,政协陕西省第十...
董颖夫:陕西文学的“装台人”文|刘省平在陕西文学的星河中有这样一位默默闪耀的明星——董颖夫。他以一生的热忱为陕西文学搭建舞台,助力众多文学梦想绽放光芒,堪称陕西文学新时代的“装台人”。清明前夕,咸阳草根作者何琼新书《我的逝去的良善庄》分享座谈会在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宫举行。在这场座谈会上,董颖夫的身影格外忙碌,他向到场的30余位作家、学者、评论家介绍何琼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众人对何琼的新书赞誉有加...
邯郸新闻+《春风画语 寻其根》康建华新水墨书画作品展今天上午在邯郸市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内容丰富,精心展出了康建华以“千年胡杨”题材为主的60余幅作品,通过丰富的绘画语言,给市民带来了全新的当代新水墨的视觉盛宴和独特魅力,展览将一直持续到4月8日。邯郸市文联副主席 赵立春康老师作为从邯郸走出去的当代艺术名家,这次回来能举办这样的展览,觉得跟他个人对邯郸对家乡的情怀有很大的关系,康老师的作品具...
3月27日,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第四届三次理事会在西安召开,省风景园林协会会长张继刚,副会长穆兰、杨小莉、俱军鹏、葛慧莉、周新颖、郭炳强,监事长韩朝辉、专家委员主任吴雪萍、协会顾问陈宪章、惠满盈等协会领导、理事及企业代表12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副秘书长叶青主持。  与会人员听取了会长张继刚所做的陕西省风景园林协会2024年度工作报告;协会有关负责人向与会人员通报了协会2024年度财务收支报告、...

“漏沙坑”里长出“百果园”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06-27 01:04来源:西部文化建设网

 “您好,现在还可以进园采摘吗?水果西红柿还有吗?”“酸甜、沙瓤的西红柿正是采摘期,6月30日之前进园采摘,可享受每斤15元的优惠价格。鲜桃也正是采摘期,欢迎采摘。”

  6月22日,一直在接听销售热线的希望采摘园负责人李军岭,挂断电话笑着说:“热线太热了,一到节假日,咨询进园采摘的电话络绎不绝。”

  中牟县大孟街道办事处土寨村希望采摘园的葡萄架下,一张磨砂桌面的桌子上,红里泛黄的鲜桃、合着沙瓤的西红柿,让郑州市民段两奇吃得直吧咂嘴:“这才是真正的儿时味道!”



  游客在采摘宝石蓝葡萄。段双奇 摄

  从“撂荒地”到硕果满枝

  “希望采摘园是在一片‘种一葫芦打两瓢’的‘漏沙坑’里建起来的,后来村里将这片沙岗作为沙荒地分包给村民。因土质含水量少、抗旱能力差,种植的花生,遇到风调雨顺时,勉强收回成本,许多农民见状,干脆撂荒。后来村里打了机井,水过地皮干,投资和收益难成正比。”今年57岁的李军岭回忆说。

  2018年,郑州希望众合农牧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喜望看到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曙光,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作为郑州巿财政重点扶贫项目,王喜望筹措资金在项目用地内,铺设了水泥路,栽种了桃树、李子树、白杏树、葡萄树等。为打好果子成熟的时间差,他又在温室大棚栽种桃树、葡萄树(可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2019年,王喜望陆续引进火龙果、柑橘、荔枝、龙眼、芒果树等几十个品,实现了南果北种。希望采摘园由此声名鹊起。

  在资金投入进去那一阵子,王喜望犯难了。中牟县农业结构调整较早,温室大棚起步较早,反季节蔬菜、瓜果,深受市民喜爱。

  “假如我也种植一些‘大众’蔬菜,收益势必不高。经过市场调研,我决定走‘小众’之路,种植沃柑、蜜橘、耙耙柑以及香蕉、木瓜、芒果,解决北方人吃过南方水果,却没有见过南方水果树的问题。”王喜望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说,“中原气候种植南方水果能否成功,我一直在寻求突破。现在,再走进温室大棚,芒果挂果了,耙耙柑让市民亲手采摘了……”

  温室大棚硕果累累,大棚外的露地里,一株株桃树上,红彤彤的蟠桃挂满枝头,散发出诱人果香,令人垂涎欲滴。

  “蟠桃硕大扁圆、红中透黄,不少市民慕名而来,感受田园采摘的乐趣,现在的蟠桃园已经成为乡村游的热门网红打卡地。”王喜望摘下一个,在手心里擦了擦,放到嘴里,“咔嚓”一声,汁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甜蜜的滋味迅速席卷味蕾。



  园区管理人员在采摘蟠桃。赵国喜 摄

  “闲不住”端上“铁饭碗”

  62岁的张长岭家住大孟街道办事处土寨村张圪垱自然村。在希望采摘园的黄桃种植基地,他指着树荫说:“天太热了,快来凉快凉快!”

  三年前,绰号“闲不住”的张长岭来到希望采摘园打零工,按天计酬。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长岭发现,在希望采摘园干活不仅轻松,还能学到剪枝等果树管理技术,于是,他放弃了短工,转正成为“正式工”。

  “工作就是剪枝、除草、浇水、施肥、采摘果蔬,工作不累,还能照顾家庭,很不错!”张长岭说,“农村人闲不住,不干活浑身不自在。现在每月还能领到4500元,福利也是相当的好。”

  与张长岭一起干活的还有其他5人,6月22日的天气闷沉沉地,他们肩膀上搭着毛巾,或耕地、或拔草,脸上的汗珠不时地滴落在肥沃的土壤里。

  “热了就歇会儿吧,等下午凉快了再干。”王喜望招呼老乡们。

  “年轻人去外面打工了,上年纪的在家闲不住,到采摘园里干活也不吃力,一天轻松挣150元。”李军岭说,王喜望也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劳作的辛苦,在福利待遇、工资发放等方面对老乡们格外关照。

  “他们都是采摘园的‘上班族’,不是有句话叫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吗?”王喜望看着一直不停劳作的老乡,调侃似地说。

  “我们是正儿八经的‘上班族’‘新农人’,不仅端上‘铁饭碗’,还有最新鲜的免费果子吃。”大家都笑着说,爽朗笑声在温室大棚里回荡……



  王喜望在展示引进的芒果。段双奇 摄

  有一种自豪叫由“大众”走向“小众”,有一种幸福叫“家门口”就业,这不单是为小康生活铺上暖心底色,更让“漏沙坑”里的果香味道更醇厚。■河南经济报记者 赵国喜